本网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搜索

Menu

Close

登录退出 辉瑞产品辉瑞治疗领域辉瑞医学科学站探索更多探索更多会议资料视频联系我们联系我们联系我们提交医学咨询辉瑞小药箱

菜单

关闭

肿瘤 肿瘤 肺癌 乳腺癌 前列腺癌 肾癌 肠癌 胃肠间质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血液肿瘤 抗感染 抗感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真菌 细菌 病毒 炎症与免疫 炎症与免疫 皮肤病 风湿免疫病 罕见病&疫苗 罕见病&疫苗 血友病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 疫苗 基因治疗 内科 内科 术后疼痛 偏头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型糖尿病 肥胖 恶液质 厌食症 支持 支持 真实世界研究 独立医学基金 医学信息
疫苗杂谈(6-10)

第6篇

第7篇

第8篇

第9篇

第10篇

“疫苗犹豫”小科普什么是“疫苗犹豫”?

    在使用疫苗预防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所防疾病的认知,以及受到宗教政治法律等因素影响,疫苗犹豫现象伴随疫苗使用不同程度地出现

图片来源:环球科学,https://huanqiukexue.com/a/qianyan/shengwuyixue/2021/0412/31403.html

    世界卫生组织(WHO)免疫策略咨询委员会(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n experts,SAGE)疫苗犹豫工作组正式成立后,该委员会将“疫苗犹豫”定义为:“在可获得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受种者延迟或拒绝疫苗接种,导致免疫规划项目失败”。因疫苗犹豫所产生的危害日益严重,2019年被WHO列为十大全球健康威胁之一1

"疫苗犹豫"有什么原因?

    疫苗犹豫成因复杂,WHO 将其归结为信任度(confidence)、自满情绪(complacency)和便利性(convenience)的3大原因,即“3C原则”。

图片来源:tu’pianSchwartz J L. New media, old messages: themes in the history of vaccine hesitancy and refusal[J]. AMA Journal of Ethics, 2012, 14(1): 50-55.

    信任度指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系统和接种人员的信心;自满情绪指对疾病危害的估计不足和对疫苗使用必要性的怀疑;便利性指疫苗供应能力、疫苗价格接受度、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等2

疫苗犹豫有什么危害?

    疫苗犹豫导致疫苗接种率降低,使部分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再次上升,阻碍此类疾病的控制、消除及消灭进程,危害公众健康
    疫苗犹豫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过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因疫苗犹豫等多原因导致的接种率下降或不稳定,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麻疹病例数量显著增加,以及世界上其他近百个国家呈现麻疹病例上升趋势3, 4;日本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事件后导致其接种率明显下滑,使大批年轻女性暴露于宫颈疾病的风险之中5, 6;我国近年发生的乙肝疫苗事件、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吉林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件、江苏金湖过期疫苗事件等期间,也出现过疫苗犹豫的现象,一些家长甚至拒绝让其子女接种疫苗。

提升免疫力,从我做起!

    作为医药行业的一员,我们在保护好自己,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也应主动地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做好疫苗的基本科普工作——疫苗的成分、作用机理、有效性及接种后安全性,在充分了解后或许都能极大增加主动接种的信心

图片来源:Kao A C. Flu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and Dosages[J]. AMA Journal of Ethics, 2003, 5(11): 378-379.

    疫情当下,除了新冠疫苗,其他常规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也不要忘哦。消除疫苗犹豫,提高疫苗接种,保障公众健康,从你我做起。

声明:本服务号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服务号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

参考文献
  1. Vaccin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oin forces to promote the benefits of vaccines (who.int)
  2. MacDonald, N.E., Vaccine hesitancy: Definition, scope and determinants. Vaccine, 2015. 33(34): p. 4161-4164.
  3. Patel, M., Increase in measles cases—United States, January 1–April 26, 2019.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19. 68.
  4. Coombes, R., Europe steps up action against vaccine hesitancy as measles outbreaks continue. 2017,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Publishing Group.
  5. Hanley, S.J., et al., HPV vaccination crisis in Japan. The Lancet, 2015. 385(9987): p. 2571.
  6. Morimoto, A., et al., Effect on HPV vaccination in Japan resulting from news report of adverse events and suspension of governmental recommendation for HPV vaccin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20(3): p. 549-555.

审批编码:PP-PRV-CHN-0420
有效期:2023-11-21

如何判断一支疫苗真正有效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公共卫生的重要成就1。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在给全球造成严重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使“疫苗”、“预防接种”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你打疫苗了吗?”成为近一两年来人们茶余饭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面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时,如何评价一支疫苗是否真正有效呢?2016年WHO疫苗临床评价权威指南提出了疫苗评价的四大指标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安全性,并通过上市前临床研究上市后真实世界研究验证2
    今天就让我们以新冠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为例,来了解一下疫苗的相关保护力指标:抗体效力效果

图片来源:Cover image. Sciential-McMaster Undergraduate Science Journal, 2020 (5).

# 关于抗体 #

    疫苗的免疫原性可以通过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水平来体现。所谓抗体,它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中3
    通俗来讲,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座城池,当肺炎链球菌这一"不法分子"突破人体皮肤、黏膜屏障,又逃过了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也就是"城墙"和"护城河"并没有抵御住这些入侵者),这时候,由B细胞最终分泌的IgG抗体就如同真正的士兵一般,在这场战斗中直面入侵的肺炎链球菌,它们通过与细菌的结合作用,标记出这些入侵者,并调动其他免疫机制阻止细菌入侵。
    除此之外,抗体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挥多种免疫功能,包括中和毒素、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细胞毒性作用、穿越胎盘等,从而承担起保护我们的重任。接种疫苗后,“血清阳转率”和“抗体浓度(滴度)”都属于抗体反应数据。

图1 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示意图4

    在疫苗的评价中,抗体数据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免疫学替代终点”。何为免疫学替代终点?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疫苗保护效力

# 关于保护效力 #

    所谓疫苗保护效力,是指疫苗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患病风险。新疫苗在批准上市之前,都要设计实施严格的疫苗临床试验来评估试验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常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通过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疾病减少的比例来计算疫苗的保护效力2。如果疫苗效力很高,接种疫苗组中患病人数会比接种安慰剂组中患病人数少得多5

图2 临床试验中的疫苗效力5

    以PCV为例,7价PCV对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的保护效力为97.4%,这便是真正以“疾病”为终点事件的临床研究得出的效力数据6
    虽然临床试验可以通过计算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如发病率、感染率、细菌定植率等)来评估疫苗效力,但由于临床试验存在样本量要求高、临床终点判断困难、随访时间长、成本高和伦理问题等诸多问题,所以,有些疫苗在其注册上市过程中,需要利用抗体数据,建立免疫学替代终点,这为评价疫苗保护效力提供了更为简单易行的方法7
    目前,很多疫苗的免疫学替代终点已被提出并得到普遍认同。2012年,WHO在指南中将0.35ug/ml这一抗体浓度阈值作为PCV预防婴幼儿IPD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并推荐在进行新型PCV临床评价时,将免疫后1个月IgG≥0.35ug/ml的受试者比例作为非劣效分析的主要终点之一8,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伦理学问题,还可以避免大规模临床研究,加速新产品批准。

图片来源:https://www.who.int/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vaccine-efficacy-effectiveness-and-protection

# 关于保护效果 #

    2021年7月WHO指出:疫苗效果是衡量疫苗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一项指标。所谓疫苗保护效果,是指疫苗在真实世界更广泛的人群中如何发挥作用,多大程度降低了发病率,通过观察疫苗保护整个社区的效果来衡量的[9],一般是通过上市后监测,可通过试验研究或收集地区及国家数据,对特定人群常规接种疫苗后所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来进行评估2
    这些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趋势,它们并非简单的数据采集,而是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获得质量可靠的数据,对药物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10。疫苗作为预防性生物制品,“真实世界”研究也已成为热点话题,疫苗在真实世界应用后产生的证据,才更能好的证明其预防疾病的价值

# 抗体、效力、效果
  三者之间的关系 #

    抗体作为可中和或“标记”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效应分子,是否抗体水平越高就意味着疫苗的保护效果越好呢?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例如新冠疫苗,国外有两项关于不同新冠疫苗的研究结果显示,测得抗体滴度更高的一款新冠疫苗在网络荟萃分析中,效力排名反而不及另一款抗体水平相对较低的新冠疫苗11,12
    不仅如此,鉴于针对不同蛋白质抗原产生抗体的过程可能会发生交叉反应,检测出目标外的抗体,无法提供抗原特异性抗体存在的充足信息,所以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EUA)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中,没有一项被特别授权用于评估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的免疫力或保护力。美国CDC关于COVID-19抗体检测暂行指南中也明确指出,目前不建议进行新冠抗体检测来评估COVID-19疫苗接种后对SARS-CoV-2的免疫力、评估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或确定与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后是否需要隔离等13
    可以看出,抗体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疫苗的预防效力,但不能100%代表保护效力的优劣

图片来源:Ledford H. Antibody therapies could be a bridge to a coronavirus vaccine--but will the world benefit?[J]. Nature, 2020, 584(7821): 333-335.

    疫苗效力是从严格控制条件下的临床试验中评估出来的保护力,虽然临床试验可以覆盖广泛人群,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健康状况,但临床试验并不能完美反映整个人口特征。现实世界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与临床试验中测量的有效性不同,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在更真实的生活环境下,接种疫苗对更广泛、更多元化的人群而言产生的有效性如何9
    所以无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还是在全球广泛使用长达20余年的PCV,它们对疾病的保护效果都得到了大量真实世界证据的证明,同时,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由此可见,疫苗的抗体数据只能提示疫苗会起作用临床试验得来的效力数据证明疫苗在特定条件下有效而来自真实世界的疫苗保护效果数据才可以证明疫苗确实真正有效,并产生积极的公共卫生影响

声明:本服务号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服务号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

参考文献:
  1. 2022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 WHO. Guidelines on clinical evaluation of vaccines: regulatory expectations. 2016
  3.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9
  4. B Cells and Antibodies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NCBI Bookshelf (nih.gov)
  5. 疫苗的效力、有效性和保护作用 (who.int)
  6. Black S, Shinefield H, Fireman B,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epta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in children. Northern California Kaiser Permanente Vaccine Study Center Group.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 Mar;19(3):187-95.
  7. 王圆媛,李靖欣,曹嘉倩,等.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免疫学替代终点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8):581-584.
  8. WHO.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HO position paper –February 2019[J]. 2019, 94, 85–104.
  9. Vaccine efficacy, effectiveness and protection (who.int)
  10.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11. Steensels D, Pierlet N, Penders J, et al. Comparison of SARS-CoV-2 Antibody Response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BNT162b2 and mRNA-1273. JAMA. 2021 Oct 19;326(15):1533-1535.
  12. Rotshild V, Hirsh-Raccah B, Miskin I, et al.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VID-19 vacci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1 Nov 23;11(1):22777. 
  13. Interim Guidelines for COVID-19 Antibody Testing | CDC

审批编码:PP-PRV-CHN-0415
有效期:2023-11-24

这几种疫苗一起打,省时省力又省心

    “360°无死角”防护宝宝免受疾病侵袭是每一位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心愿,“预防”疾病也是疫苗区别于药品的独特之处。能够“预防”的疾病种类越多,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就越多,对于免疫系统建立尚不完善的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疫苗种类的增加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新手爸妈常规照顾宝宝吃喝拉撒睡已经手忙脚乱,还要频繁往返接种点;即使家长能做到“从容不迫”,遇到宝宝生病或突发情况(比如此次新冠疫情),也可能“被迫”错过合适接种时期;而对于接种点的医务人员来说,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的增多使安排预约程序难上加难,多种疫苗的储存管理也让人头大,更别提后续还要随访观察,等等。

图片来源:Cover image.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21(1).

    这么多问题,其实有同一个应对思路,那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同时接种”。相信有经验的接种人员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但可能对它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接下来的内容或许能解答您在临床中遇到的难题。

Q1 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与“联合疫苗”等同吗?

    二者不同。
    首先,“联合疫苗”是将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亚型或不同病原微生物抗原成分采用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混合制剂(即,“联合疫苗”是在同一注射器中)。联合疫苗包括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比如国内常见的百白破疫苗(DTaP)1、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等。
    而“同时接种”是指同一次接种时间,不同的解剖部位或以不同接种途径接种一种以上的疫苗(即,多种疫苗,不在同一注射器中混合)。同时接种的疫苗种类可以是不同的单价疫苗、联合疫苗与单价疫苗、不同的联合疫苗1。比如PCV13与轮状病毒疫苗(RV)在同一接种日内于宝宝不同接种部位/途径同时进行接种

我国对于“同时接种”的规定

    对于免疫规划疫苗来说,我国现阶段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
    而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来说,情况则要复杂一些——不论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之间,还是不同非免疫规划疫苗之间,能否同时接种则要依据最新证据确定2
    所以,支持同时接种的证据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Cover image.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20(5).

Q2 目前有哪些支持同时接种的证据?

    PCV13是我国重要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之一,让我们以PCV13为例进行梳理。
    虽然我国尚未将PCV13纳入免疫规划,但在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地区,PCV13已被纳入免疫规划程序当中,且有大量同时接种相关的证据和指导文件。在多个国家/地区,PCV13-CRM197(CRM197: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同时接种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已被证明不会受到明显影响3

国外证据举例

    WHO在2019年立场文件中提出:“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与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无细胞和全细胞疫苗)、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口服减毒活疫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等疾病的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同时接种,其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不会降低疫苗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4

图片来源:Warren M. Vaccination rates rise in Italy and France after law change[J]. Nature, 2019.

    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提出:“总体而言,婴儿对PCV、IPV、五联疫苗同时接种的耐受性良好5
    相关国外同时接种证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国内证据举例

    我国非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的数据相对较少,但PCV13-CRM197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支有真实世界数据支撑同时接种的PCV13,在我国上海6北京7等地都开展了相关安全性研究,观察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HepB)、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V)、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IPV-Hib)、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水痘疫苗(Var V)、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A 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JEV-I]、流感病毒疫苗等。
    真实世界数据结果显示,PCV13-CRM197与上述疫苗同时接种时安全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这里帮大家整理了国内外有关PCV13-CRM197的同时接种证据 ↓

疫苗
类型
疫苗名称 是否
有发表
证据
 
 
灭活/
亚单位
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  
乙肝疫苗(HepB)  
甲肝疫苗(HAV)  
脊灰疫苗(IPV)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JEV-I]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  
四价脑膜炎球菌ACWY群
结合疫苗(MenACWY-TT)
 
A 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nCC-TT)  
C群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nCY-TT)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TT)  
减毒
活疫苗
麻腮风疫苗(MMR)  
轮状病毒疫苗(RV)  
水痘疫苗  
Q3 “同时接种”如何帮助日常接种工作?

    据统计,儿童接种疫苗集中在0~12月龄,其中免疫规划疫苗需要接种16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需再接种约15剂次,总接种次数可能达到30次。不仅家长平均需要每月前往接种单位2~31,对于接种点的医务工作者,不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的疫苗让本就繁忙琐碎的疫苗管理和使用工作“雪上加霜”。此时,规范、合理、循证地应用“同时接种”,能使我们更科学高效地安排免疫程序更方便快捷地进行预约接种最大程度保证不漏种、不迟种提高接种率促进全程接种,真正做到每日“三省”——省时、省力、省心
    当然,同时接种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国内非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证据的相对缺乏;预约接种人员需对接种禁忌有更强的判断能力;家长因为担心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免疫效果降低等而拒绝同时接种……但这些问题和误区也正是我们作为医疗从业人员需要为之共同努力的方向。

扫描获取“沛儿13”产品说明书

声明:本服务号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服务号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服务指导与评价专业委员会. 0~12月龄儿童联合疫苗使用和同时接种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8):1171-1177.
  2.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的通知[EB/OL].(2020-12-14)[2022-03-12]. http://www.nhc.gov.cn/jkj/s3581/202012/9b76584336a1483cbece7edd0abb2a7e.shtml 
  3. 孙印旗,何宝花.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与其他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同时接种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1):1464-1467.
  4. WHO.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HO position paper-February 2019. [J].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19, 94(8): 85-104. 
  5. Meeting of th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zation, April 2015: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6. 杨守飞, 刘捷宸, 黄卓英, 等.上海市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分析[J/OL]. 上海预防医学:1-9[2022-10-05]. 
  7. 吕敏, 苗良, 温小菁, 等.北京市适龄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口服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02):219-223.

审批编码:PP-PRV-CHN-0421
有效期:2023-12-16

免疫替代指标之抗体

    在之前的疫苗杂谈中,我们已经了解何为抗体以及抗体可作为疫苗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期内容,我们将一起了解抗体作为免疫替代指标的由来以及其前世今生。

疫苗预防机制

    想要了解抗体在疫苗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得从疫苗类型和预防机制说起,因为不同类型的疫苗因其作用机制不同,其引起的免疫应答也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疫苗预防机制如下表所示1​:

    我们可以看到,天花、水痘、乙肝等疫苗主要通过预防机体产生病毒血症而发挥作用,其主要通过血液发挥作用;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主要通过预防黏膜和皮肤的浸润而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位置在黏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黏膜免疫。
    在这些部位发挥的抗体种类也不尽相同,比如血液内主要是IgG发挥作用,而黏膜免疫中主要是IgA在发挥作用2,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病毒/细菌达到预防作用所需抗体浓度也是大为不同,而以上这些就导致检测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应答并使其与效力试验相互对应更加复杂,于是,免疫替代指标应运而生。

免疫替代指标

    标准的疫苗保护效力的评价方法,是通过随机化分组,前瞻性队列随访观察比较接种疫苗组和未接种疫苗组的发病率情况来计算通过接种疫苗保护了多少比例的人发病,也是目前新疫苗开展 III 期临床试验提交注册审批,分析和评估疫苗保护效力的主要方法。所用公式为:疫苗效力 = 1 – 疫苗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3
    临床试验虽然可以通过计算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如发病率、感染率、细菌定植率等)来评估疫苗效力,但由于临床试验存在样本量要求高、临床终点判断困难、随访时间长、成本高和伦理问题等诸多问题,所以,有些疫苗在其注册上市过程中,需要利用抗体数据,建立免疫学替代终点4
    免疫学替代终点(SoP)是介导疫苗接种与产生保护效应因果链上的免疫学指标,该免疫学指标与研究的临床终点事件相关,且可预测疫苗的保护效果5

一个合格的免疫学替代终点应满足Prentice准则,即:

  • 接种疫苗与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
  • 免疫学替代终点指标与疫苗的接种高度相关;
  • 免疫学替代终点指标与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
  • 疫苗对预防临床终点事件的保护效应能完全用免疫学替代终点指标来解释4

    通俗解释就是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免疫学替代指标)能够直接防止疾病感染或疾病进展,并且二者是可以高度对应的,在统计学上是有显著差异的。
    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例,因为大量的体外试验和临床试验,我们知道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主要依靠存在于血液中的肺炎球菌多糖抗体来提供保护以防止人群感染IPD(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抗体水平的高低理论上决定了对于人群的保护水平的高低。 于是,如何产生这个阈值,简化疫苗效力试验流程,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就成为了研究者的重点工作。
    研究者们通过多个大型RCT(随即对照双盲试验)的效力试验,采用了3种统计方法计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IPD的免疫学替代终点,最终认为0.35 μg/ml是合适的阈值。于是在2012年,WHO在指南中将0.35 μg/ml这一抗体浓度阈值作为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预防婴幼儿IPD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并推荐在进行新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临床评价时,将免疫后1个月IgG ≥ 0.35 μg/ml的受试者比例作为非劣效分析的主要终点之一4
    其他疫苗的免疫学替代终点的制定也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类似的效力实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确立的。常见疫苗的常用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替代终点可见下表6

抗体与疫苗

    血液抗体作为免疫学替代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血清学保护标准适用于群体而不是个人,因此,如果一个人群中有高比例的个体抗体浓度高于保护阈值,可以预测该人群对IPD的保护水平也会很高,但这个阈值并不一定代表个体保护 。比如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灭活流感疫苗的效力是由血清HI抗体滴度来预测的,但Gravenstein等人的研究发现,在408名年龄≥65岁的养老院居民中,有22名具有高疫苗诱导HI滴度(>1:640)的人仍然出现了实验室证实的流感疾病7

    另外,目前用于预测对IPD  (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保护效力的血清学标准,并不能预测对肺炎球菌引起的非侵袭性疾病的保护效力。基于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市场上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携带、AOM(急性中耳炎) 和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要低于IPD (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提示对肺炎和中耳炎等黏膜性疾病的保护需要更高水平的抗体浓度,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数据建立CAP(社区获得性肺炎) 的血清学保护相关标准3
    综上所述,抗体水平作为疫苗审批上市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同样可以看到抗体作为衡量标准其存在的局限性,而上市后评价和真实世界数据对于疫苗的有效性评价是重要的补充。沛儿13®作为已使用超20年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其真实世界数据积累丰富,已经被大量数据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别提示:沛儿13®在我国获批用于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的主动免疫,以预防由其覆盖血清型所引起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 

扫描获取“沛儿13”产品说明书

声明:本服务号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服务号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

参考文献:
  1. Plotkin SA. Vaccines: correlates of vaccine-induced immunity[J]. Clin Infect Dis. 2008, 47(3): 401-9.
  2. Plotkin SA. Vaccination against th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J]. C R Acad Sci III. 1999, 322(11): 943-51.
  3. 安志杰,李燕,王华庆.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保护效力血清学替代指标在新疫苗研发中意义[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11): 1460-1464.
  4. 王圆媛,李靖欣,曹嘉倩,等.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免疫学替代终点的研究进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8): 581-584.
  5. 金鹏飞, 李靖欣, 等. 评价疫苗效力的免疫学替代终点[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49(12): 1110-1114.
  6. 杨景舒, 丁胜, 等. 使用替代终点加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发的监管考量[J]. 中国新药杂志, 2022, 31(2): 119-124.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Immunization. Correlates of vaccine-induced protection methods and implications[J].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 2008, 47: 401-409.

审批编码:PP-PRV-CHN-0445
有效期:2024-1-4

打不打加强针,有关系吗?

    随着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以及新冠病毒加速变异和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各国在有足够疫苗库存且最脆弱人群得到免疫的情况下,建议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又称“打加强针”),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疫苗的加强免疫是指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经过一段时间,体内保护性抗体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无法检测到,为使机体持续保持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和不同疫苗免疫特性,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再次开展疫苗接种,即加强免疫1

图片来源: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spotlight/a-year-without-precedent-who-s-covid-19-response

1 加强免疫的机制

    疫苗接种于机体后,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向周边相应的引流淋巴结迁移,并在其中促发T细胞和B细胞激活。当机体再次暴露于抗原时,预存的记忆B细胞迅速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高亲和力抗体,在短时间内(< 7d)显著提高外周血中特异性IgG水平,进而诱导产生长寿浆细胞1(图1)。

图1 接种疫苗后不同应答期抗体滴度的变化

    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需要持续数月,只有初次免疫后足够长时间才能诱导比本底亲和力更高的抗体,因此经典的初次免疫到加强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需要4~6个月1长寿浆细胞可迁居于骨髓中持续分泌特异性抗体使外周血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为机体提供长期免疫保护。
    对于多数灭活或蛋白疫苗的基础免疫程序中需接种的第2~3剂次(间隔1~2个月),其实不属于加强免疫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基础免疫应答的本底水平,以便于后续加强免疫程序的再次抗原刺激产生更高的免疫应答回忆反应1

图片来源:Pollard, A.J., Bijker, E.M. A guide to vaccinology: from basic principles to new developments[J]. Nat Rev Immunol 21, 83–10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77-020-00479-7.

2 加强免疫对个体和群体的价值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疫苗的加强免疫不仅为受种者个体提供长期的有力的保护,更重要的是筑牢了一般健康人群以及特殊健康人群的免疫屏障,从而产生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

图片来源:
Andrew C. Miller, MD and David W. Ross, MD, JD. Mandated Influenza Vaccine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Autonomy[J]. Virtual Mentor. 2010;12(9):706-710.

    以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为例,PCV加强免疫可显著降低儿童IPD的发病率。美国开展的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直接比较了PCV7采取“3+0”和“3+1”免疫程序对于预防疫苗血清型IPD的效果,结果表明“3+1”程序对疫苗血清型IPD的保护效果显著好于“3+0”免疫程序(率比=0, 95% CI: 0-0.87)2。WHO立场文件中也指出,加强免疫会诱发更高的抗体水平,对维持间接保护至关重要3
    PCV加强免疫在降低IPD发病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PCV疫苗血清型的携带,产生群体免疫保护效果4。此外,PCV加强免疫也可以为高危人群提供有力保护。WHO的PCV立场文件中指出,在12月龄前接种3剂基础免疫的HIV阳性的婴儿和早产新生儿可以从出生后第二年接种加强免疫中获益5

3 疫苗加强免疫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疫苗接种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应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首要的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有关疫苗卫生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成为疫苗循证决策的重要依据。以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MCV) 为例,在英国,MCV加强免疫程序的单位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与没有加强免疫相比成本更低,因此英国MCV加强免疫程序的制定将1剂次加强接种的成本考虑在内,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符合成本效益6

4 总结

(1)疫苗加强免疫旨在通过保护受种者个体,有效阻断疾病传播,建立人群的免疫屏障,从而达到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
(2)加强免疫的应用既要考虑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包括免疫记忆的特点、抗体持久性和免疫记忆对抵抗特定疾病的相对贡献,同时也要考虑疫苗对个体/群体的实际保护效果;
(3)加强免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实践充分证实,对于免疫程序中包括加强免疫的疫苗,应强化1剂次加强接种服务管理,确保按时完整接种加强针1

声明:本服务号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服务号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参考文献:
  1. 陶泽新,李仁鹏,宋艳艳,等.基础免疫是根本, 加强免疫是保障:论疫苗加强免疫及其公共卫生价值[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0):1401-1410.
  2. Effectiveness of seven-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against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2006 Oct 28;368(9546):1495-502.
  3. Wiese AD, Grijalva CG. To Boost or Not to Boost? Lessons from the Australian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ation Program. Clin Infect Dis. 2020 Jun 10;70(12):2616-2618.
  4. van Gils EJ, Veenhoven RH, Hak E, et al. Effect of reduced-dose schedules with 7-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on nasopharyngeal pneumococcal carriage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9,302(2):159-167.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WHO position paper–February 2019 [J].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19, 94(8): 85-103.
  6.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 policy update: booster dose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2011 Dec;128(6):1213-8.

审批编码:PP-PRV-CHN-0466
有效期:2024-1-28

疫苗
EM-CHN-non-0008 Expiration Date: 2025/5/17

报告不良事件
辉瑞公司欢迎您将获知的辉瑞药品疑似不良反应通过下述任一方式报告给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400-066-5025

辉瑞通行证

辉瑞通行证

辉瑞多平台统一账号,海量医学资源轻松获取。

登录注册账号登出

扫码关注辉瑞e慧:

footer-QR-code

本网站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Copyright © 2022 Pfizer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非经营性-2016-0003 | 沪ICP备11000910号

提示​​​​​​​

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并理解且同意遵守以下注意事项、本网站的使用条款信息和隐私条款

注意事项:本网站仅供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本网站仅出于科学教育和信息传递之目的提供相关内容,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构成医学建议和产品推广。本网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未在中国大陆获批的产品或适应症。

确定 取消
您即将离开PfizerPro